保守價值國內活動國際交流關於本會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活動紀錄

福和會2024食品安全論壇

2024年12月21日

福和會於2024年12月21日於國立台灣大學公衛學院101講堂,舉辦「福和會2024食品安全論壇」,總管食品安全的大家長,衛福部長邱泰源教授,以及食藥署長莊聲宏教授,都蒞臨現場,過去民間舉辦食安相關討論,由於牽涉複雜且民眾十分關切,政治上太過敏感,政府官員往往迴避,如今兩位食安的主官親自出席,代表衛福部團隊對食安的最高重視。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是人民最關心的切身議題,台灣歷來也經歷許多食品安全事件,近來蘇丹紅事件又傳出後續發展,讓台灣民眾人心惶惶,其實,台灣已經是全球國家中,食品安全的前段班,屢次食安事件後,政府與民間也不斷有許多因應措施,使得食安的管控越來越完善,日新又新、持續精進。

邱泰源部長常年為台大家醫科教授,過去任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曾與福和會共同主辦多次健保國是論壇,探討健保如何解決困境的艱難習題,也曾在台大公衛學院舉辦過多次兒童醫學的論壇,加上位於台大醫院附近,因此稱對此場地備感熟悉,也再次強調本次論壇會集產官學界討論食安的重要性,並傳達賴清德總統特別指示「五打七安」為政府重要政策,其中七安中的「食安」是最重要的施政重點,未來四年的工作目標,由中央跨部會,地方跨局處,共同面對挑戰;並以更高標準與更多元技術,協助食品業者自主管理,讓農場到餐桌的每到環節都符合安全規範;同時推動食品安全教育,讓每個人都有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識。

莊聲宏署長全程聽完上午場次,簡短講評表示,過去身在學界,未任署長之前,對食安議題,也跟一般人一樣,每當發生新聞事件,就質疑政府食藥署到底做了什麼,7月1日上任後許多學習,才了解食藥署其實進行大量例行工作,對台灣食品與藥品安全的維護,其成果,相較於世界各國,台灣的安全程度名列前段班,食藥署一年有43個食安專案,一年也不過52周,有時署內同仁因應突發食安事件,還會主動再提出增加專案,也不斷找出問題精進解決方案,如農藥問題,過去最大困擾是在通路發現農藥不合格時,已經經層層通路轉售難以查出源頭,為此,食藥署同仁改為在批發集散場就抽查,因而一大早三點到五點就要前往,一旦發現不合格即銷毀,就不可能流入市面。莊聲宏署長特別為食藥署同仁們請命,希望民眾能了解食藥署的確花了非常大的人力物力與心力在為食品安全把關。

論壇由前中研院研究員,現兼任研究員,也是福和會成員何美鄉醫學博士主講「氣候變遷與糧食安全」,食安的最高層級是糧食安全,尤其在當今氣候變遷之下,許多糧食產區受到氣候改變的影響,國際糧食供需往往大亂,另一方面,農業生產也與溫室氣體的排放有關,例如家畜的飼養產生相當多的甲烷排放,因此若能以植物性蛋白質來替代動物性蛋白質,可望大量減少甲烷排放,而水稻種植也產生相當多甲烷排放,為此政府正研究旱稻的可行性,由於甲烷在大氣中消失的速度較快,因此只要不再繼續排放,很快就會在大氣中消失,成效會比減碳更為顯著。何美鄉博士亦提到,高二氧化碳下,對C3植物,包括米、麥,會有產能增加的效果,但是增加只有澱粉。以及,農業部推廣米食,須注意要推廣糙米,因為全榖飲食比起精白米對健康更有益。何美鄉博士的破題,點出食安議題的涵蓋範圍從地球環境到個人健康,都是息息相關。

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許輔教授,自2016年蔡英文總統上任,就任食安辦,總籌跨部會與政策層面,對8年來「食安五環」政策做出回顧與展望,許輔教授提出食安是「環安、農安、食安」三環節一體,而政府的食安管理機制,中央跨部會以外,地方第一線的管理與稽查,大部分落在衛生局,也要農業局、教育局、產發局、環保局等跨局處配合。相對於2008~2016年三聚氰胺、塑化劑、化製澱粉、混油案、再製油、DDT事件,2016~2024年的系統性食安事件有明顯降低,僅有芬普尼蛋、不良蛋品液蛋事件,以及蘇丹紅色素事件。

清大區域創新中心主任李天健博士主講「新農業、新農民、新農村,食農教育的時代趨勢」,提出食物是文化的重要層面,食安不只是吃飽、吃得安心,在精神與文化層面,也還可更加提升,重新建立人與自然、土地、社區的連結,並帶來實例影片,於新竹高科技廠房與高鐵附近,就有一片淨土農田,因為以有機方式種作,因此農閒時可讓兒童親近土地、打泥巴仗,這是農作方式與生活方式的結合。會後福和會理事長林逸民深表贊同,表示這是建立對鄉土認同的最好辦法,也是深植本土意識的根基,是福和會的宗旨,未來福和會也將進一步協助舉辦食農教育相關活動。

下午場台灣食品產業技術的領頭羊,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的所長廖啓成教授談「台灣食品產業與飲食生態的發展與挑戰」,食品產業當今正面臨許多國際科技與產業結構的劇變,未來面對的兩大議題是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人工智慧會導入食品產業,而淨零碳排放的要求將對農業到食品所有環節有新的思考,而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進入,包括許多食品新創,在食品安全方面,也會產生新的食品風選與對應的全新食安問題。

通路代表第一名店總經理王維君,提出以飛安思維來維護食安,食品大廠代表奇美食品營運長盧建良,則分享食品廠自原物料管制、製程管制、包裝作業管制、出入貨管制、實驗管制、追蹤追溯,全面控管食安。高雄市衛生局副局長王小星,則分享地方政府衛生局稽查實務,包括液蛋事件中對冷鏈業者的管制與管理,蘇丹紅事件中對津棧集團的查驗扣押,以及抽查確認其實並未擴散,風險已有控制,此後並對食品輸入業與經發局合作嚴格管理,除了食品輸入業者原料管理以外,還加強藥食同源的業者管理,以封堵以藥材進口轉為食品用的漏洞。

論壇最後由許輔主任主持,進行綜合討論,現場回應熱烈,討論雞蛋生食的沙門桿菌問題、基因改造食品與有機食品與否的探討,防腐劑的使用,非食品大廠包裝食品的標示與追溯,中國食品的風險與危害等等。福和會理事長林逸民醫學博士閉幕致詞表示,食安議題牽涉範圍甚廣,各講者深入淺出,增廣非常多見聞,福和會也將規畫後續論壇,繼續推動台灣的食安。

中央社報導

民視新聞網報導

中央廣播電台報導

聯合新聞網報導

福和會2024食品安全論壇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2024年9月7日

能源戰略是各國戰略的重中之重,加上歐美主流國家對產業減少碳排放的要求越趨嚴格,以及歐美企業的自主要求供應鏈,要求台灣產業出口產品與服務使用綠能或是淨零碳排。

台灣缺電與否是個假議題,但是,台灣產業界在歐美客戶要求下,的確急需綠電,本次論壇主要探討:台電、中鋼等各主要碳排大戶,如何進行碳捕捉,捕捉後的碳可如何利用?透過現在就已經有前期測試廠的成果來證實可行性,並務實的思考如何讓讓台灣真正成為一個淨零碳排的國家"

福和會特別舉辦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邀請產官學專家學者: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中油煉製研究所所長蔡銘璋、工業研究院材料化學所所長李宗銘博士、福和會理事台大高分子所創所所長謝國煌教授、台大高分子研究所第三任所長美國殼牌石油資深研究員林江珍教授、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創會會長施信民教授,以及經濟部次長連錦漳、立法委員陳冠廷,共同研討台灣的能源與零碳未來。

論壇直播

民視新聞報導

民視新聞網報導

民視四季線上報導

Line Today引用民視報導

協辦單位銳傳媒報導

蕃薯藤引用銳傳媒報導

新頭殼報導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中台灣冠軍產業參訪

2024年6月6日

福和會參訪台中「隱形冠軍」,精密鑄造業般若科技,般若科技創辦人林允進博士於日本留學時,就提出貨船後端造型的改善論文,大幅提升航行效率,對流體力學以及船舶的專業,使得林允進博士離開學界,大膽創業,經歷諸多艱難,期間也遇上遭逢仿冒、大廠客戶抽單,篳路藍縷,然而在技術以及管理上的優勢,終於出頭天,如今在水上摩托車螺旋槳市場市佔率幾乎百分之百,是國際上知名品牌。般若精益求精,引進先進管理顧問,提生生產良率,將報廢率壓到最低,不僅得以降低成本,也更加環保。

般若科技採取脫蠟鑄造,與美國企業不同的是,過去美國企業的螺獎軸心與葉片往往分開鑄造,之後再焊接,般若卻是一體成型設計,因而有獨到競爭優勢,脫蠟鑄造需要一層層上砂模,般若提升自動化,只有最初一層以人工去除脫蠟劑以及上第一層沙漿,之後以機器手臂為之,提升效率也提高品質的穩定。般若科技舊廠房已經有相當歷史,如今即將完工全新廠房,自動化將更進一步提升。

般若科技的管理細膩到辦公室員工的抽屜,文具擺放都井井有條,工廠員工還自行利用工廠工具,組裝金屬櫃收納,小小廠區美化綠化,有相當精緻的小花園,消防水槽擴大,裡頭錦鯉悠游,美不勝收。

下午來到台灣知名自行車品牌捷安特巨大機械工業於台中市西屯區的自行車文化探索館,螺旋向上的曲線外觀獨樹一格,導覽介紹自行車的發展歷史,以及台灣引進、生產自行車,與巨大本身推出個指標性產品的過程,更簡介打造自行車的技術原理,並有虛擬體驗設施。

這兩家中台灣的國際產業冠軍,持續提升自我,發光發熱,展現台灣的生命力與奮鬥不懈的精神。

福和會中台灣冠軍產業參訪 福和會中台灣冠軍產業參訪 福和會中台灣冠軍產業參訪 福和會中台灣冠軍產業參訪 福和會中台灣冠軍產業參訪 福和會中台灣冠軍產業參訪 福和會中台灣冠軍產業參訪 福和會中台灣冠軍產業參訪 福和會中台灣冠軍產業參訪 福和會中台灣冠軍產業參訪 福和會中台灣冠軍產業參訪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邁向台美關係新里程碑

2024年4月13日

美國與台灣關係的基礎《台灣關係法》立法45週年,福和會於13日於台大公衛學院101講堂舉辦「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邁向台美關係新里程碑」,前無任所大使、福和會常務理事楊黃美幸開幕致詞表示,1979年美國國會制定台灣關係法並由美國卡特總統簽署生效,《台灣關係法》不僅保障台灣的安全,也是協助台灣民主轉型的推進力,更是台美合作的重要基石,臺灣關係法是代表深化美國與台灣的夥伴關係,並支持台灣和韓國以及其他民主國家加強緊密合作交流的重要法案。

副總統蕭美琴表示,回顧四十五年前,台灣面臨國內外變局相當關鍵的時刻,當年美國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成為台美之間緊密往來的法源基礎。台灣關係法開頭明文闡述其政策目標,維持西太平洋的和平安全與穩定,而其內涵強調將繼續確保並推進台灣與美國人民之間緊密而友好的經濟文化關係,並且提供台灣防禦性武器的同時,美國需要建構能力與抵抗危害台灣安全的武力脅迫,而在此架構下,四十五年來,美國經歷了民主黨與共和黨一致穩定的政策承諾,而台灣也經歷的政治的民主化與經濟發展,雙方共享經濟民主價值及和平凡繁榮的共同利益。

蕭美琴表示,全球國際局勢非常複雜多變,俄烏戰爭已經超過兩年,至今尚未結束,以巴衝突、南海區域緊張,而中共投入軍力對台灣文攻武嚇,造成區域的不安,台灣人民除了關心世界情勢外,也特別關心台灣海峽能不能維持和平跟穩定,賴清德總統提出提出台海和平「四大支柱」。在國防安全上,為了台灣所面臨的威脅,美國除了台灣關係法所承諾傳統軍售外,近年美國國會也透過立法通過「總統提用權」(PDA)、外國軍事融資及軍事教育與訓練等政策工具,協助台灣防衛的能量。台灣人民需要展現捍衛民主和我們主權的決心,提升國防預算,並加速軍事改革,才能獲得更多國際友人的支持。

曾任美國國防部主管台灣事務高級主任的胡振東表示,正因看到中國施壓力道增加,美國總統拜登因而提供台灣更多自我防衛能力。現在服役期間的美國軍官及國防部文職人員能派駐台灣,且AIT也能升起美國星條旗,都顯示過往美國的自我設限有所改變。當中國進犯台灣時,就是台灣關係法結束之際,屆時會由美國駐台大使館取代台灣關係法下的美國駐台代表處。

吉耐獅強調,美國與以色列沒有安全條約,和台灣類似,但美國會維持以色列力量優於其鄰國,台灣亦同,若威脅增加,美國會加以彌補,例如提供更先進武器給台灣。川普政府時期通過《台灣旅行法》,正是為了彌補美國和台灣雙邊高層往來的不足。身為猶太人的吉耐獅表示,每次看到中國說「台灣問題」,就想到德國納粹說過「猶太問題」。

美國前國務卿中國政策顧問余茂春以預錄影片演說和回覆福和會事前提問,余茂春強調台灣關係法的重要,但也指出,法條對台灣人民的稱法是「people on Taiwan」(台灣土地上的人民),到台灣旅遊的外國人也可算在內,應改用「台灣人民」(people of Taiwan)或「台灣人」(Taiwanese)。此外,對台灣的定義,只涵蓋台灣本島和澎湖列島。余茂春強調,法律保護和安全承諾未包括金門、馬祖、位於南海的東沙島及太平島等台灣實質治理的離島,「這是漏洞」,需要靠美國修法來加以完善。

[中央社]蕭美琴:賴清德和平四大支柱 形塑台灣穩定未來

[中央社]完善台灣關係法 余茂春:應納入金馬東沙太平島

民視報導

公視新聞報導

[公視新聞網]《台灣關係法》45週年 蕭美琴:台美關係堅若磐石

華視報導

[鏡新聞]台灣關係法45週年 蕭美琴讚台美堅若磐石

[中央廣播電台]蕭美琴:賴清德和平四大支柱 形塑台灣穩定未來可信任環境

[風傳媒]台灣關係法45周年》台灣和平穩定攸關西太平洋安全 六項保證這點很重要

[風傳媒]台灣關係法45周年》余茂春指2部分要修改 中國是否犯台要考量2要素

[新頭殼]學者談美對台軍售政策:已當作非北約主要盟國對待

[新頭殼]出席台灣關係法45周年論壇 蕭美琴:賴清德有能力讓台灣貢獻區域繁榮

[聯合新聞網]蕭美琴相信賴清德能讓台灣維持穩定 並貢獻區域繁榮

[中時新聞網]賴和平四大支柱 是跟美合作重要領域 蕭美琴出席福和會 闡述延續蔡英文路線

[自由時報]蔡英文讓台美「零意外」互信 蕭美琴:賴清德有能力讓台灣貢獻區域

[自由時報]台灣關係法45週年 美確保台灣安全 蕭美琴:展現捍衛決心 更多國際挺台

[自由時報]學者:台灣軍購條件 跟上日韓層級

[自由時報]點出台灣關係法「漏洞」 余茂春:應涵蓋金馬東沙太平島

[自由時報]余茂春:台灣關係法有漏洞 應適時修改

三立新聞

[三立新聞網]蔡英文讓台美「零意外」互信!蕭美琴:賴清德有能力讓台灣貢獻區域繁榮

[大紀元]中共不放棄攻台 余茂春:可增加代價不給機會

[大紀元]美軍售政策轉變 學者:視台為非北約主要盟國

[大紀元]余茂春:台灣關係法應納入金馬東沙太平島

台灣時報報導

太報報導

蕃薯藤報導

銳傳媒報導

動腦雜誌報導

芋傳媒報導

鋒燦傳媒報導

放言報導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捍衛台灣戰士推廣計畫座談會‧學者組

2024年2月1日

要擁有獨立自主的國家,必定要擁有獨立自主的武裝,台灣在李登輝先生任內大力推行軍隊國家化,卓然有成,但是,雖然軍隊已經不再是效忠獨裁者,或是單一政黨,但是台灣人從軍的意願卻仍待提升,社會上仍然有「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傳統過時思想,不像美國曾經服役者受到社會尊敬,甚至企業優先錄用。台灣要富國強兵,需要有志青年願意成為捍衛台灣的戰士。為此,福和會舉行捍衛台灣戰士推廣計畫座談會,分為學者組、將軍組、青年組,討論如何能提振台灣社會的武德文化,提振軍人精神、提升從軍意願,已成為傲然獨立的國家。

陳茂雄指出:很多「台灣人」信誓旦旦的表示要保衛台灣,卻不願意當軍人,沒有組織與訓練,說要殺敵,難道要拿菜刀殺「共匪」嗎?各單位提出鼓勵從軍的辦法,一般都從待遇著手,它似乎弄錯了方向。很多「台灣人」不願意從軍,不是待遇問題,而是適齡的人都覺得自己前途無量,但步入軍職卻看不到前途。

劉志聰認為:做好兩個「消除」可以改變軍隊的形象,提升軍人的士氣,有助於打造一支符合民主國家的現代化部隊。第一是「消除」軍中的黃埔圖騰,第二是「消除」軍事教育與大學教育的鴻溝。藉兩個「消除」,擺脫黃埔文化的影響,加強軍民教育的融合,提升軍人的專業與忠誠度,進而提振軍隊的形象,增進從軍的光榮感。

張正修則提出:民進黨執政,在媒體、教育、警察與公務員等是有若干的改變,但軍隊的改變最難。國內的大學以可以教導警察相關之科目,例如吳鳳學院,台灣的親民進黨財團與人士似可仿效,開辦包含軍事學校在內的國防政治大學,當然可能需要修改法令的配合。

洪博學從歷史分析:中國少數統治者掌握軍隊,台灣人很少願意從軍,甚至因為二二八事件,台灣人遭到軍隊陣壓,因此對軍人反感,很多因素埋下台灣人不願從軍的心態,就算軍方待遇已經改善很多,招募軍人兵源還是呈現不足。

陳銘堯建議:我們家庭、學校應該從小教育兒童正義、勇敢的價值觀念,鄙棄懦弱、欺善怕惡的無恥之徒。並建構優美勇敢的生死哲學,鄙棄『柔弱生之徒』『好死不如賴活』貪生怕死的哲學。優雅勇敢的人生,才是值得活的人生。

鄭良瑩引述美國有一位資深前國防高官曾寫文章說,他年輕還是一位美軍下級軍官時,經常到還是美國邦交國的台灣出勤,他發現,台灣全島就是世界少見的一座堅固堡壘,他不同意「台灣沒有準備好對抗入侵」的說法,事實上台灣70多年來都在做這種準備,而中國共產黨是唯一的敵人。他同時指出,今天你再訪台灣,你會發現這個島的「科技含量」非常高,台灣的戰略價值不只在於她的地理地位,同時還有她的高品質人力。美國絕對不會讓共產黨控制台灣,一時失守還會再搶回來。

余宗基將軍總結,國軍的重塑,需從思想重新武裝開始,全面恢復政戰制度職能,反制敵人的情報滲透,儘速恢復軍法審判制度,至於「國際化」議題,隨著美台軍事合作更加緊密,國軍赴美接受軍事作戰訓練將更加頻密,美軍來台訓練人員規模已逐漸擴大,使用「英語」溝通已成為國軍接軌國際的最基本工具,因此強化國軍官兵英語能力等同提升國軍的作戰能力,除了加派基礎軍校赴美受訓人員之外,建議也能積極引進美國軍事院校來台設立分校,以鼓勵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加入國軍行列。

此次學者腦力激盪,提出相當多有助益的想法,接下來將軍組、青年組,也值得期待。

陳茂雄專文

劉志聰專文

張正修專文

洪博學專文

陳銘堯專文

鄭良瑩專文

余宗基專文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聯絡電話:(02) 2716-6180
		服務信箱:fratwn2018@gmail.com
		聯絡地址:105403 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346號3樓
		捐款帳號:台灣企銀南京東路分行 金融機構代碼 050-0902 帳號 090-12-095195 社團法人福和會
		

  保守價值  國內活動  國際交流  關於本會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活動紀錄

福和會2024食品安全論壇

福和會2024食品安全論壇
2024年12月21日

福和會於2024年12月21日於國立台灣大學公衛學院101講堂,舉辦「福和會2024食品安全論壇」,總管食品安全的大家長,衛福部長邱泰源教授,以及食藥署長莊聲宏教授,都蒞臨現場,過去民間舉辦食安相關討論,由於牽涉複雜且民眾十分關切,政治上太過敏感,政府官員往往迴避,如今兩位食安的主官親自出席,代表衛福部團隊對食安的最高重視。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是人民最關心的切身議題,台灣歷來也經歷許多食品安全事件,近來蘇丹紅事件又傳出後續發展,讓台灣民眾人心惶惶,其實,台灣已經是全球國家中,食品安全的前段班,屢次食安事件後,政府與民間也不斷有許多因應措施,使得食安的管控越來越完善,日新又新、持續精進。

邱泰源部長常年為台大家醫科教授,過去任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曾與福和會共同主辦多次健保國是論壇,探討健保如何解決困境的艱難習題,也曾在台大公衛學院舉辦過多次兒童醫學的論壇,加上位於台大醫院附近,因此稱對此場地備感熟悉,也再次強調本次論壇會集產官學界討論食安的重要性,並傳達賴清德總統特別指示「五打七安」為政府重要政策,其中七安中的「食安」是最重要的施政重點,未來四年的工作目標,由中央跨部會,地方跨局處,共同面對挑戰;並以更高標準與更多元技術,協助食品業者自主管理,讓農場到餐桌的每到環節都符合安全規範;同時推動食品安全教育,讓每個人都有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識。

莊聲宏署長全程聽完上午場次,簡短講評表示,過去身在學界,未任署長之前,對食安議題,也跟一般人一樣,每當發生新聞事件,就質疑政府食藥署到底做了什麼,7月1日上任後許多學習,才了解食藥署其實進行大量例行工作,對台灣食品與藥品安全的維護,其成果,相較於世界各國,台灣的安全程度名列前段班,食藥署一年有43個食安專案,一年也不過52周,有時署內同仁因應突發食安事件,還會主動再提出增加專案,也不斷找出問題精進解決方案,如農藥問題,過去最大困擾是在通路發現農藥不合格時,已經經層層通路轉售難以查出源頭,為此,食藥署同仁改為在批發集散場就抽查,因而一大早三點到五點就要前往,一旦發現不合格即銷毀,就不可能流入市面。莊聲宏署長特別為食藥署同仁們請命,希望民眾能了解食藥署的確花了非常大的人力物力與心力在為食品安全把關。

論壇由前中研院研究員,現兼任研究員,也是福和會成員何美鄉醫學博士主講「氣候變遷與糧食安全」,食安的最高層級是糧食安全,尤其在當今氣候變遷之下,許多糧食產區受到氣候改變的影響,國際糧食供需往往大亂,另一方面,農業生產也與溫室氣體的排放有關,例如家畜的飼養產生相當多的甲烷排放,因此若能以植物性蛋白質來替代動物性蛋白質,可望大量減少甲烷排放,而水稻種植也產生相當多甲烷排放,為此政府正研究旱稻的可行性,由於甲烷在大氣中消失的速度較快,因此只要不再繼續排放,很快就會在大氣中消失,成效會比減碳更為顯著。何美鄉博士亦提到,高二氧化碳下,對C3植物,包括米、麥,會有產能增加的效果,但是增加只有澱粉。以及,農業部推廣米食,須注意要推廣糙米,因為全榖飲食比起精白米對健康更有益。何美鄉博士的破題,點出食安議題的涵蓋範圍從地球環境到個人健康,都是息息相關。

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許輔教授,自2016年蔡英文總統上任,就任食安辦,總籌跨部會與政策層面,對8年來「食安五環」政策做出回顧與展望,許輔教授提出食安是「環安、農安、食安」三環節一體,而政府的食安管理機制,中央跨部會以外,地方第一線的管理與稽查,大部分落在衛生局,也要農業局、教育局、產發局、環保局等跨局處配合。相對於2008~2016年三聚氰胺、塑化劑、化製澱粉、混油案、再製油、DDT事件,2016~2024年的系統性食安事件有明顯降低,僅有芬普尼蛋、不良蛋品液蛋事件,以及蘇丹紅色素事件。

清大區域創新中心主任李天健博士主講「新農業、新農民、新農村,食農教育的時代趨勢」,提出食物是文化的重要層面,食安不只是吃飽、吃得安心,在精神與文化層面,也還可更加提升,重新建立人與自然、土地、社區的連結,並帶來實例影片,於新竹高科技廠房與高鐵附近,就有一片淨土農田,因為以有機方式種作,因此農閒時可讓兒童親近土地、打泥巴仗,這是農作方式與生活方式的結合。會後福和會理事長林逸民深表贊同,表示這是建立對鄉土認同的最好辦法,也是深植本土意識的根基,是福和會的宗旨,未來福和會也將進一步協助舉辦食農教育相關活動。

下午場台灣食品產業技術的領頭羊,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的所長廖啓成教授談「台灣食品產業與飲食生態的發展與挑戰」,食品產業當今正面臨許多國際科技與產業結構的劇變,未來面對的兩大議題是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人工智慧會導入食品產業,而淨零碳排放的要求將對農業到食品所有環節有新的思考,而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進入,包括許多食品新創,在食品安全方面,也會產生新的食品風選與對應的全新食安問題。

通路代表第一名店總經理王維君,提出以飛安思維來維護食安,食品大廠代表奇美食品營運長盧建良,則分享食品廠自原物料管制、製程管制、包裝作業管制、出入貨管制、實驗管制、追蹤追溯,全面控管食安。高雄市衛生局副局長王小星,則分享地方政府衛生局稽查實務,包括液蛋事件中對冷鏈業者的管制與管理,蘇丹紅事件中對津棧集團的查驗扣押,以及抽查確認其實並未擴散,風險已有控制,此後並對食品輸入業與經發局合作嚴格管理,除了食品輸入業者原料管理以外,還加強藥食同源的業者管理,以封堵以藥材進口轉為食品用的漏洞。

論壇最後由許輔主任主持,進行綜合討論,現場回應熱烈,討論雞蛋生食的沙門桿菌問題、基因改造食品與有機食品與否的探討,防腐劑的使用,非食品大廠包裝食品的標示與追溯,中國食品的風險與危害等等。福和會理事長林逸民醫學博士閉幕致詞表示,食安議題牽涉範圍甚廣,各講者深入淺出,增廣非常多見聞,福和會也將規畫後續論壇,繼續推動台灣的食安。

中央社報導

民視新聞網報導

中央廣播電台報導

聯合新聞網報導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2024年9月7日

能源戰略是各國戰略的重中之重,加上歐美主流國家對產業減少碳排放的要求越趨嚴格,以及歐美企業的自主要求供應鏈,要求台灣產業出口產品與服務使用綠能或是淨零碳排。

台灣缺電與否是個假議題,但是,台灣產業界在歐美客戶要求下,的確急需綠電,本次論壇主要探討:台電、中鋼等各主要碳排大戶,如何進行碳捕捉,捕捉後的碳可如何利用?透過現在就已經有前期測試廠的成果來證實可行性,並務實的思考如何讓讓台灣真正成為一個淨零碳排的國家"

福和會特別舉辦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邀請產官學專家學者: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中油煉製研究所所長蔡銘璋、工業研究院材料化學所所長李宗銘博士、福和會理事台大高分子所創所所長謝國煌教授、台大高分子研究所第三任所長美國殼牌石油資深研究員林江珍教授、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創會會長施信民教授,以及經濟部次長連錦漳、立法委員陳冠廷,共同研討台灣的能源與零碳未來。

論壇直播

民視新聞報導

民視新聞網報導

民視四季線上報導

Line Today引用民視報導

協辦單位銳傳媒報導

蕃薯藤引用銳傳媒報導

新頭殼報導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2024能源暨零碳論壇

福和會中台灣冠軍產業參訪

福和會中台灣冠軍產業參訪
2024年6月6日

福和會參訪台中「隱形冠軍」,精密鑄造業般若科技,般若科技創辦人林允進博士於日本留學時,就提出貨船後端造型的改善論文,大幅提升航行效率,對流體力學以及船舶的專業,使得林允進博士離開學界,大膽創業,經歷諸多艱難,期間也遇上遭逢仿冒、大廠客戶抽單,篳路藍縷,然而在技術以及管理上的優勢,終於出頭天,如今在水上摩托車螺旋槳市場市佔率幾乎百分之百,是國際上知名品牌。般若精益求精,引進先進管理顧問,提生生產良率,將報廢率壓到最低,不僅得以降低成本,也更加環保。

般若科技採取脫蠟鑄造,與美國企業不同的是,過去美國企業的螺獎軸心與葉片往往分開鑄造,之後再焊接,般若卻是一體成型設計,因而有獨到競爭優勢,脫蠟鑄造需要一層層上砂模,般若提升自動化,只有最初一層以人工去除脫蠟劑以及上第一層沙漿,之後以機器手臂為之,提升效率也提高品質的穩定。般若科技舊廠房已經有相當歷史,如今即將完工全新廠房,自動化將更進一步提升。

般若科技的管理細膩到辦公室員工的抽屜,文具擺放都井井有條,工廠員工還自行利用工廠工具,組裝金屬櫃收納,小小廠區美化綠化,有相當精緻的小花園,消防水槽擴大,裡頭錦鯉悠游,美不勝收。

下午來到台灣知名自行車品牌捷安特巨大機械工業於台中市西屯區的自行車文化探索館,螺旋向上的曲線外觀獨樹一格,導覽介紹自行車的發展歷史,以及台灣引進、生產自行車,與巨大本身推出個指標性產品的過程,更簡介打造自行車的技術原理,並有虛擬體驗設施。

這兩家中台灣的國際產業冠軍,持續提升自我,發光發熱,展現台灣的生命力與奮鬥不懈的精神。

福和會中台灣冠軍產業參訪 福和會中台灣冠軍產業參訪 福和會中台灣冠軍產業參訪 福和會中台灣冠軍產業參訪 福和會中台灣冠軍產業參訪 福和會中台灣冠軍產業參訪 福和會中台灣冠軍產業參訪 福和會中台灣冠軍產業參訪 福和會中台灣冠軍產業參訪 福和會中台灣冠軍產業參訪

福和會「寸步不讓」龐培歐演講暨新書座談

______________
2024年5月21日

有「最友台國務卿」之稱,曾經公開發言力主美國外交承認台灣,前美國國務卿龐培歐,於20日訪台觀禮賴清德總統就職典禮,21日會見賴清德總統,並於張榮發基金會11樓國際會議廳,為福和會進行演講,並舉辦新書座談會。

龐培歐稱讚台灣,前次訪台時值疫情嚴峻時刻,但台灣的熱情讓他深深感動,更看到台灣是一個充滿韌性、且是一個由有能力政府所領導的自由國家。台灣同時擁抱保守派及自由派的價值觀,這樣的平衡,讓台灣有著充滿活力的政治、穩定的社會和繁榮的經濟,在極左派意識形態經常挑戰傳統價值制度的時代,台灣是傳統與現代共存、互補的典範。

龐培歐闡述,美國應向台灣提供自衛能力,不僅是法律義務,更是道德義務,因為它重申了對民主和人民自己決定主權的承諾,這些原則也是國際法和秩序的基石。保衛台灣不僅是為了保護一個小島的民主,更是維護戰略前沿、維護國際法、維護經濟利益與全球和平穩定。

若中國侵略台灣,美國必將協防台灣「吾人必至」(We will be there),但應思考如何避免那一天的到來,因為那將是「很糟糕的一天」,因此防止戰爭的工作現在就要展開,必須讓中國了解開戰代價遠比利益來得高。這不僅是以美國前國務卿的身分,更是以民主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倡導者立場發言。

演講之後的新書座談,由前無任所大使、福和會常務理事楊黃美幸主持,龐培歐與中國事務幕僚余茂春教授共同出席,與談人包括福和會理事長林逸民醫學博士、聯電創辦人曹興誠董事長,以及立法院國防外交委員會陳冠廷立法委員。

陳冠廷感謝龐培歐在國務卿任內放寬國務院內部的對台交往準則,對台美關係深化助益非常大,是促進雙邊關係的遺澤。蓬佩奧在任期間成功嚇阻許多敵對勢力,避免許多潛在衝突的發生,展現捍衛美國利益、對抗專制政權的堅定立場。適逢21日立法院議事紛亂,龐培歐新書亦激勵他在立法院站穩立場絕不讓步,很高興能在論壇上直接向蓬佩奧、向國際社會傳遞訊息,表達台灣堅定守衛國家、不讓步於中國的立場。

民視獨家專訪龐培歐

民視英語新聞

民視快新聞報導

中央社報導

中央廣播電台報導(1)

中央廣播電台報導(2)

中央廣播電台報導(3)

三立新聞報導

TVBS報導

PChome新聞報導

聯合新聞網報導(1)

聯合新聞網報導(2)

聯合新聞網報導(3)

世界新聞網報導

新頭殼報導

信傳媒報導

太報報導

關鍵評論網報導

菱傳媒報導

銳傳媒報導

大紀元報導

動腦雜誌報導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邁向台美關係新里程碑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2024年4月13日

美國與台灣關係的基礎《台灣關係法》立法45週年,福和會於13日於台大公衛學院101講堂舉辦「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邁向台美關係新里程碑」,前無任所大使、福和會常務理事楊黃美幸開幕致詞表示,1979年美國國會制定台灣關係法並由美國卡特總統簽署生效,《台灣關係法》不僅保障台灣的安全,也是協助台灣民主轉型的推進力,更是台美合作的重要基石,臺灣關係法是代表深化美國與台灣的夥伴關係,並支持台灣和韓國以及其他民主國家加強緊密合作交流的重要法案。

副總統蕭美琴表示,回顧四十五年前,台灣面臨國內外變局相當關鍵的時刻,當年美國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成為台美之間緊密往來的法源基礎。台灣關係法開頭明文闡述其政策目標,維持西太平洋的和平安全與穩定,而其內涵強調將繼續確保並推進台灣與美國人民之間緊密而友好的經濟文化關係,並且提供台灣防禦性武器的同時,美國需要建構能力與抵抗危害台灣安全的武力脅迫,而在此架構下,四十五年來,美國經歷了民主黨與共和黨一致穩定的政策承諾,而台灣也經歷的政治的民主化與經濟發展,雙方共享經濟民主價值及和平凡繁榮的共同利益。

蕭美琴表示,全球國際局勢非常複雜多變,俄烏戰爭已經超過兩年,至今尚未結束,以巴衝突、南海區域緊張,而中共投入軍力對台灣文攻武嚇,造成區域的不安,台灣人民除了關心世界情勢外,也特別關心台灣海峽能不能維持和平跟穩定,賴清德總統提出提出台海和平「四大支柱」。在國防安全上,為了台灣所面臨的威脅,美國除了台灣關係法所承諾傳統軍售外,近年美國國會也透過立法通過「總統提用權」(PDA)、外國軍事融資及軍事教育與訓練等政策工具,協助台灣防衛的能量。台灣人民需要展現捍衛民主和我們主權的決心,提升國防預算,並加速軍事改革,才能獲得更多國際友人的支持。

曾任美國國防部主管台灣事務高級主任的胡振東表示,正因看到中國施壓力道增加,美國總統拜登因而提供台灣更多自我防衛能力。現在服役期間的美國軍官及國防部文職人員能派駐台灣,且AIT也能升起美國星條旗,都顯示過往美國的自我設限有所改變。當中國進犯台灣時,就是台灣關係法結束之際,屆時會由美國駐台大使館取代台灣關係法下的美國駐台代表處。

吉耐獅強調,美國與以色列沒有安全條約,和台灣類似,但美國會維持以色列力量優於其鄰國,台灣亦同,若威脅增加,美國會加以彌補,例如提供更先進武器給台灣。川普政府時期通過《台灣旅行法》,正是為了彌補美國和台灣雙邊高層往來的不足。身為猶太人的吉耐獅表示,每次看到中國說「台灣問題」,就想到德國納粹說過「猶太問題」。

美國前國務卿中國政策顧問余茂春以預錄影片演說和回覆福和會事前提問,余茂春強調台灣關係法的重要,但也指出,法條對台灣人民的稱法是「people on Taiwan」(台灣土地上的人民),到台灣旅遊的外國人也可算在內,應改用「台灣人民」(people of Taiwan)或「台灣人」(Taiwanese)。此外,對台灣的定義,只涵蓋台灣本島和澎湖列島。余茂春強調,法律保護和安全承諾未包括金門、馬祖、位於南海的東沙島及太平島等台灣實質治理的離島,「這是漏洞」,需要靠美國修法來加以完善。

[中央社]蕭美琴:賴清德和平四大支柱 形塑台灣穩定未來

[中央社]完善台灣關係法 余茂春:應納入金馬東沙太平島

民視報導

公視新聞報導

[公視新聞網]《台灣關係法》45週年 蕭美琴:台美關係堅若磐石

華視報導

[鏡新聞]台灣關係法45週年 蕭美琴讚台美堅若磐石

[中央廣播電台]蕭美琴:賴清德和平四大支柱 形塑台灣穩定未來可信任環境

[風傳媒]台灣關係法45周年》台灣和平穩定攸關西太平洋安全 六項保證這點很重要

[風傳媒]台灣關係法45周年》余茂春指2部分要修改 中國是否犯台要考量2要素

[新頭殼]學者談美對台軍售政策:已當作非北約主要盟國對待

[新頭殼]出席台灣關係法45周年論壇 蕭美琴:賴清德有能力讓台灣貢獻區域繁榮

[聯合新聞網]蕭美琴相信賴清德能讓台灣維持穩定 並貢獻區域繁榮

[中時新聞網]賴和平四大支柱 是跟美合作重要領域 蕭美琴出席福和會 闡述延續蔡英文路線

[自由時報]蔡英文讓台美「零意外」互信 蕭美琴:賴清德有能力讓台灣貢獻區域

[自由時報]台灣關係法45週年 美確保台灣安全 蕭美琴:展現捍衛決心 更多國際挺台

[自由時報]學者:台灣軍購條件 跟上日韓層級

[自由時報]點出台灣關係法「漏洞」 余茂春:應涵蓋金馬東沙太平島

[自由時報]余茂春:台灣關係法有漏洞 應適時修改

三立新聞

[三立新聞網]蔡英文讓台美「零意外」互信!蕭美琴:賴清德有能力讓台灣貢獻區域繁榮

[大紀元]中共不放棄攻台 余茂春:可增加代價不給機會

[大紀元]美軍售政策轉變 學者:視台為非北約主要盟國

[大紀元]余茂春:台灣關係法應納入金馬東沙太平島

台灣時報報導

太報報導

蕃薯藤報導

銳傳媒報導

動腦雜誌報導

芋傳媒報導

鋒燦傳媒報導

放言報導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美國台灣關係法45週年福和會論壇

捍衛台灣戰士推廣計畫座談會‧學者組

______________
2024年2月1日

要擁有獨立自主的國家,必定要擁有獨立自主的武裝,台灣在李登輝先生任內大力推行軍隊國家化,卓然有成,但是,雖然軍隊已經不再是效忠獨裁者,或是單一政黨,但是台灣人從軍的意願卻仍待提升,社會上仍然有「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傳統過時思想,不像美國曾經服役者受到社會尊敬,甚至企業優先錄用。台灣要富國強兵,需要有志青年願意成為捍衛台灣的戰士。為此,福和會舉行捍衛台灣戰士推廣計畫座談會,分為學者組、將軍組、青年組,討論如何能提振台灣社會的武德文化,提振軍人精神、提升從軍意願,已成為傲然獨立的國家。

陳茂雄指出:很多「台灣人」信誓旦旦的表示要保衛台灣,卻不願意當軍人,沒有組織與訓練,說要殺敵,難道要拿菜刀殺「共匪」嗎?各單位提出鼓勵從軍的辦法,一般都從待遇著手,它似乎弄錯了方向。很多「台灣人」不願意從軍,不是待遇問題,而是適齡的人都覺得自己前途無量,但步入軍職卻看不到前途。

劉志聰認為:做好兩個「消除」可以改變軍隊的形象,提升軍人的士氣,有助於打造一支符合民主國家的現代化部隊。第一是「消除」軍中的黃埔圖騰,第二是「消除」軍事教育與大學教育的鴻溝。藉兩個「消除」,擺脫黃埔文化的影響,加強軍民教育的融合,提升軍人的專業與忠誠度,進而提振軍隊的形象,增進從軍的光榮感。

張正修則提出:民進黨執政,在媒體、教育、警察與公務員等是有若干的改變,但軍隊的改變最難。國內的大學以可以教導警察相關之科目,例如吳鳳學院,台灣的親民進黨財團與人士似可仿效,開辦包含軍事學校在內的國防政治大學,當然可能需要修改法令的配合。

洪博學從歷史分析:中國少數統治者掌握軍隊,台灣人很少願意從軍,甚至因為二二八事件,台灣人遭到軍隊陣壓,因此對軍人反感,很多因素埋下台灣人不願從軍的心態,就算軍方待遇已經改善很多,招募軍人兵源還是呈現不足。

陳銘堯建議:我們家庭、學校應該從小教育兒童正義、勇敢的價值觀念,鄙棄懦弱、欺善怕惡的無恥之徒。並建構優美勇敢的生死哲學,鄙棄『柔弱生之徒』『好死不如賴活』貪生怕死的哲學。優雅勇敢的人生,才是值得活的人生。

鄭良瑩引述美國有一位資深前國防高官曾寫文章說,他年輕還是一位美軍下級軍官時,經常到還是美國邦交國的台灣出勤,他發現,台灣全島就是世界少見的一座堅固堡壘,他不同意「台灣沒有準備好對抗入侵」的說法,事實上台灣70多年來都在做這種準備,而中國共產黨是唯一的敵人。他同時指出,今天你再訪台灣,你會發現這個島的「科技含量」非常高,台灣的戰略價值不只在於她的地理地位,同時還有她的高品質人力。美國絕對不會讓共產黨控制台灣,一時失守還會再搶回來。

余宗基將軍總結,國軍的重塑,需從思想重新武裝開始,全面恢復政戰制度職能,反制敵人的情報滲透,儘速恢復軍法審判制度,至於「國際化」議題,隨著美台軍事合作更加緊密,國軍赴美接受軍事作戰訓練將更加頻密,美軍來台訓練人員規模已逐漸擴大,使用「英語」溝通已成為國軍接軌國際的最基本工具,因此強化國軍官兵英語能力等同提升國軍的作戰能力,除了加派基礎軍校赴美受訓人員之外,建議也能積極引進美國軍事院校來台設立分校,以鼓勵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加入國軍行列。

此次學者腦力激盪,提出相當多有助益的想法,接下來將軍組、青年組,也值得期待。

陳茂雄專文

劉志聰專文

張正修專文

洪博學專文

陳銘堯專文

鄭良瑩專文

余宗基專文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福和會 facebook

聯絡電話:(02) 2716-6180
服務信箱:fratwn2018@gmail.com
聯絡地址:105403 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346號3樓
捐款帳號:台灣企銀南京東路分行 金融機構代碼 050-0902 帳號 090-12-095195 社團法人福和會